在线微课|一个蛋壳的逆袭:从厨余垃圾到博物馆藏品①

时间: 2025年09月01日 浏览次数: 41

6401.jpg180Px.png

当一只不起眼的鸡蛋壳,在匠人手中化作漆器表面的星辰碎海,那些细密如蛛网的裂纹里,藏着中国漆器最玲珑的智慧。蛋壳漆器,这门把“残缺”变成“完美”的古老技艺,恰似一位沉默的时光叙述者,用碎光片影讲述着历史更迭的故事。

1.jpg

乔十光 江南水乡

从泥土到案头:蛋壳漆器的成长轨迹

1977年在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木胎朱漆碗出现,表明中国人从新石器时代就开始认识漆的性能并用以制器,将其运用到生活中。

2.jpg

河姆渡遗址出土朱漆木碗 浙江省博物馆藏

漆器技艺常以贴薄料、研磨彩绘、填漆、泼彩填漆、刻漆、刻灰、浅刻、针刻以及镶嵌等技法进行制作。在数千年的中国漆艺历史中,从殷商的蚌泡镶嵌到两汉的金、银片镶嵌,到唐宋的螺钿镶嵌、金银平脱,再到明清的百宝镶嵌,镶嵌材料不断创新、丰富。由此可见镶嵌工艺在漆艺制作中的受重视程度。

3.jpg

西周螺钿漆禁(红漆为地,镶嵌蚌泡)

4.jpeg

唐 四鸾衔绶纹金银平脱镜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唐代是中国漆器工艺的黄金时期,匠人首次尝试将破碎的蛋壳镶嵌于漆层表面,创造出“蛋壳镶嵌”技法。这一创新源于对“白色”的追求(天然大漆氧化后呈现深褐色,无法直接获得纯净的白色)。蛋壳的天然白恰好弥补了这一缺陷,且其表面因破碎产生的裂纹与漆层结合后,形成如冰裂瓷般的肌理,成为漆画、漆器装饰的核心元素。

5.png

明清时期的螺钿漆器中,蛋壳常与螺片、金箔搭配使用,通过对比强化画面的明暗层次。


(图源网络,权侵删)

参考文献:

[1]乔十光.漆艺.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0.

[2]余振兴.蛋壳镶嵌在中国现代漆画中的艺术表现.安徽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3]刘称奇.漆画技法.江西美术出版社,2002.

[4]张燕.漆画绘制工艺[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5.。

[5]陈恩深.当代漆艺[M].重庆出版社2003.

©2025 无锡博物院版权所有    @武汉数文科技技术支持 访问总计:4794687 苏ICP备102075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