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微课|其纹蓁蓁——彩陶纹饰鉴赏(壹)
大家有见过彩陶吗?知道彩陶有哪些类型吗?有没有仔细观察过它表面的纹饰呢?
1983年3月希腊赠几何纹彩陶壶(无锡博物院藏)
彩陶是指一种绘有黑色、红色的装饰花纹的红褐色或棕黄色的陶器。它是原始社会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器皿,纹样绘制是装饰陶器的主要手法。如果说彩陶体现了原始人类的生活需求,那么装饰陶器的纹样则体现了他们的精神需求,是在功能需求之上的精神升华。
壹
中国彩陶的文化类型
我国的彩陶类型丰富多彩,从地域上划分,有黄河中游的仰韶文化、黄河上游的马家窑文化、黄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长江中游的大溪文化、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河姆渡文化等。时间上则是从公元前6000多年左右,一直延续。
(表格中红字部分代表重点)
贰
彩陶纹饰的表现形式及演变
1. 人面纹
人面大多为圆形,眼或睁或闭,眉以上和人中以下为黑底白纹,中间为白底黑纹。这种黑白黑的对比增强了装饰效果。在头顶和太阳穴、嘴等部位装饰有鱼纹或向上弯的钩纹,异常奇特。眼以上涂成黑色或空白的三角形,耳部或作向上的弯钩,或饰鱼纹,嘴用两道相交的斜线表示,两边也各饰一条鱼纹。
人面鱼纹盆(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
这件陶盆上画有人面,人面两侧各有一条小鱼附于人的耳部。
它很可能是原始人在水中捕鱼的真实描绘:人在水中只露出头部,捕到鱼后或衔于口或系于头上,以便再腾出手来继续捕鱼。它也很可能是缘于早期原始的动物崇拜。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遭到水的威胁,在洪水泛滥和水中作业时,溺水致死的事常会发生。于是人们深感人比不上水中的鱼,希望自己有鱼的本领甚至希望自己变成一条鱼,这些想象便自然产生对鱼的崇拜。
2.鱼纹
仰韶文化阶段,彩陶艺术逐步走向繁荣,于是诞生了古朴而精美的各类图案。时代最早、频繁使用的图案就是鱼纹。
彩陶鱼纹盆(仰韶文化半坡类型)
此盆的外壁画有比较写实的鱼纹。在以半坡为代表的仰韶文化遗存中,鱼纹是母题花纹,由这种母题花纹又演化出一系列的子题花纹,演变过程是由完整向局部演化,由写实向抽象演化。
彩陶鱼纹的变形手法是对装饰纹样由具象到抽象演变最具代表性的纹饰符号。从早期较为真实的鱼纹到中期明显向图案化发展,纷纭复杂的各种几何形鱼纹在这一时期逐渐形成了几种固定的符号。早期两头相对的鱼头演变成了一组相对的三角形,鱼身的阴阳三角逐渐形成了十字花状符号;另一种略去鱼头的鱼,后来分化除了一种两湾月相背的符号和有一个圆点与剪刀似的鱼尾组成的符号。
3.蛙纹
在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的彩陶中,蛙纹是主要的纹饰之一。马家窑文化时期,随着农耕文明的产生,古老的先民逐渐走出了大山,走近水源,开始垦荒种田,定居生活。这样的生活,虽然可以让他们过上安定的生活,但是,水患确实侵扰着他们,吞噬着他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正是因为如此,代表水的漩涡纹便一直流行于马家窑文化时期,进而蛙纹也流行开来。
彩陶蛙纹壶(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
变形蛙纹作为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彩陶上常见的装饰纹样之一,体现了远古人们对于繁衍生殖的渴望。青蛙产下许多卵,孵出许多蝌蚪,正是繁衍旺盛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