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微课|萤火之光:闪耀亿万年的浪漫
在宁静的夏夜,总有一群散发着微光的“小精灵”穿梭在草丛之间,它们的出现,为黑夜添上了灵动的色彩,这些“小精灵”就是萤火虫。
你知道吗?其实萤火虫的光已经在地球上闪耀了一亿多年!科学家们在缅甸琥珀中发现了一枚白垩纪时期的萤火虫化石,让我们得以窥见它们的远古故事。
1亿年前的萤火虫长啥样?
缅甸琥珀中的何海坤弗拉马里翁熠萤化石(图源:中国科学院南古所)
这枚珍贵的化石被命名为“何海坤弗拉马里翁熠萤”(名字有点长,但很酷!),生活在约1亿年前的白垩纪中期。
它的体长不足1厘米,有一对细长的触角和透明的翅膀,最神奇的是——它的腹部末端有一个清晰的发光器,和现代萤火虫十分相似! 表明这种萤火虫在白垩纪时期就已经具备了发光的能力,且发光器官在演化过程中保持了较高的稳定性。
何海坤弗拉马里翁熠萤腹部末端的发光器(图源:中国科学院南古所)
科学家推测,这些远古萤火虫的发光不仅用于求偶,还可能用来吓跑捕食者,比如当时的蚂蚁、青蛙,甚至早期鸟类。看来,萤火虫的“闪光战术”从恐龙时代就开始用了!
萤火虫的发光秘密
在萤火虫腹部第六、七节的腹面藏有发光器,里面藏着成千上万的发光细胞,就像一个个微型灯泡!而这些“灯泡”能亮起来,全靠两种神奇的物质——荧光素和荧光素酶。
当萤火虫想发光的时候,它就像一位科学家,让荧光素在荧光素酶的催化下,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氧化萤光素。在这个化学反应中,每氧化一个萤光素,分子就发射出一个光子,因而反应所产生的能量全部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变成我们看到的闪闪光芒!
有趣的是,不同种类的萤火虫发光颜色不同,有的黄绿色,有的橙红色,甚至还能有不同的闪烁频率——就像摩斯密码一样!
结语
从白垩纪到现如今,萤火虫的光芒穿越亿年时光,依然温柔闪烁。这个夏天,如果你在郊外遇见萤火虫,不妨静静欣赏——毕竟,你看到的,可能是1亿年前就存在的浪漫。
(图源网络,权侵删)
参考文献:
新华社《发现1亿年前的萤火虫》
吴炜玲 王威 李倩《萤火虫微光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