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啦|十月活动早知道
01我们的节日:
我的中国梦——衍纸制作体验活动
衍纸也称卷纸,发源于十八世纪的英国。它运用卷、捏、拼贴,将一张张平凡无奇的纸条组合成形式多样的装饰品。衍纸将雕塑和绘画技艺的承载体转换为纸,但在艺术表现方面丝毫不落后于其它艺术形式。本次活动采用衍纸这一艺术表现形式,让孩子们创作一幅中国地图,将对祖国的美好祝愿融入纸艺之中,度过一个有意义的国庆节。
活动时间:10月1日13:30
活动地点:无锡博物院大厅
活动对象:亲子家庭(额满为止)
参与方式:报名请见相关微信推文
02我们的节日:
凤飞于锡——玉飞凤主题扇面刺绣
如果说“泰伯奔吴”肇立了无锡尚德崇礼的文脉基调,那作为城市徽标的玉飞凤则深深镌刻上地域文化中“德”“礼”之烙印。无锡博物院1号展厅首展《凤飞于锡》在十一长假推出,我们特别为亲子家庭准备了“玉飞凤”主题扇面刺绣体验,用针线刻画玉飞凤灵动优美的形象,了解无锡的城市文化。
活动时间:10月1日 18:30
活动地点:无锡博物院大厅
活动对象:亲子家庭(额满为止)
参与方式:点击官微阅读原文,进入报名页面
03我们的节日:
情系中华——五谷杂粮贴画制作体验活动
见过宣纸上的水墨淋漓,见过画布上的浓墨重彩,那你有见过画板上的五谷杂粮吗?五谷被视为夺天地之精华的吉祥物,寓意着国泰民安、五谷丰登。本次活动就将以五谷入画,为祖国的生日绘制一幅别样的礼物,将满腔爱国之情寄托其中。
活动时间:10月2日13:30
活动地点:无锡博物院大厅
活动对象:亲子家庭(额满为止)
参与方式:点击官微阅读原文,进入报名页面
04我们的节日:
妙笔送福——3D打印体验活动
3D打印技术在近年来发展迅猛,如今的3D打印,已经完成了从汽车到无人机、从人体器官到制药等各个领域的覆盖。博物馆里的文物同样也可以被打印出来,在本次活动中,我们邀请学生们拿起3D打印笔,让文物跳出纸面,在科技中寻找新的体验与乐趣。
活动时间:10月3日13:30
活动地点:无锡博物院大厅
活动对象:亲子家庭(额满为止)
参与方式:点击官微阅读原文,进入报名页面
05我们的节日:
四时平安——釉下彩体验活动
古代将花瓶视为平安的象征,家里堂屋摆放四个花瓶被称为“四平八稳”,因此,室内装饰花瓶也蕴含着祈求平安的美好愿望。当素瓷花瓶遇上传统釉下彩工艺,又会碰撞出怎样的艺术火花呢?在本次活动中,学生们将采用釉下彩的形式,为花瓶绘制寓意吉祥的纹饰,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之美。
活动时间:10月4日13:30
活动地点:无锡博物院大厅
活动对象:亲子家庭(额满为止)
参与方式:点击官微阅读原文,进入报名页面
06我们的节日:
印福纳吉——雕版印刷体验活动
我国的雕版印刷技艺兴于唐,盛于宋,源远流长。它凝聚着中国造纸术、制墨术、雕刻术、摹拓术等几种优秀的汉族传统,是一项具有突出价值且民族特征鲜明、传统技艺高度集中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本次活动中,我们将带领大家共同体验雕版印刷技术,拓印一幅寓意美好的作品,在拓与印之间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国庆氛围。
活动时间:10月5日13:30
活动地点:无锡博物院大厅
活动对象:亲子家庭(额满为止)
参与方式:点击官微阅读原文,进入报名页面
07我们的节日:
泥塑雅韵——泥人彩绘体验活动
无锡惠山得天独厚的黑土资源,与江南清新隽永的审美文化相呼应,孕育了惠山泥人这一独特的彩塑艺术。惠山泥人讲求“三分塑,七分彩”,彩绘是泥人制作工艺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在本次活动中,学生们将拿起手中的画笔,为惠山泥人披上彩衣,在动手实践中传承中华文化,致敬百年风华。
活动时间:10月6日13:30
活动地点:无锡博物院大厅
活动对象:亲子家庭(额满为止)
参与方式:点击官微阅读原文,进入报名页面
08我们的节日:
团扇风轻——扇面手绘体验活动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在《秋思》中写到的“轻罗小扇”指的就是团扇。团扇不仅是古人用来扇风纳凉、驱赶蚊虫的工具,更是文人用笔墨寄情抒怀的载体。在本次活动中,我们将效仿古时文人墨客,在团扇上作画题词,感受古人的风雅意趣。
活动时间:10月7日13:30
活动地点:无锡博物院大厅
活动对象:亲子家庭(额满为止)
参与方式:点击官微阅读原文,进入报名页面
09文博课堂:
长物为伴——文人的书斋雅事
笔、墨、纸、砚是中国传统文化所特有的书写工具,“文房四宝”的概念自北宋时期形成以来,一直是文人雅士不可或缺之物,是书斋重要的陈设用具。一支湖笔、一方端砚,都充盈着生活情趣和修养才情,此次课程从无锡博物院院藏文房四宝讲起,向学生们讲述文房四宝的发展历史,探究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
活动时间:10月10日13:30
活动地点:无锡博物院社教体验区
活动对象:10周岁及以上未成年人(额满为止)
参与方式:点击官微阅读原文,进入报名页面
10我们的节日:
茱萸长念——茱萸香包制作活动
“清晓开庭,茱萸初佩”。茱萸,又名越椒,是一种生长在山野间的红色椭圆形小果实。茱萸有消毒、驱寒祛风的功能,是著名的中药。九月九日重阳日爬山登高时,古人往往会臂上配戴插着茱萸的布袋,以此避邪而御初寒。本次活动就以制作茱萸香包的形式,带领大家体验重阳节的民俗趣味。
活动时间:10月14日13:30
活动地点:无锡博物院社教体验区
活动对象:亲子家庭(额满为止)
参与方式:点击官微阅读原文,进入报名页
11艺术课堂:
布里行间 穿梭千年——织布体验活动
织锦是用染好颜色的彩色经纬线,经提花、织造工艺织出图案的织物,其艺术特色源远流长,具有丰富的民族元素和历史积淀,是各族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更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从目前考古情况来看,自汉代以来,南方地区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织布机,曾一度是重要的手工业来源。此活动立足地方特色,通过简易版的纺织机来体会织布的技艺,了解布的经纬和图案的排布,感受布的魅力。
活动时间:10月16日13:30
活动地点:无锡博物院社教体验区
活动对象:10周岁以上未成年(额满为止)
参与方式:点击官微阅读原文,进入报名页
12科学课堂:
百花识吟——采菊东篱下
菊花是花中四君子之一。因其清寒傲雪的品格,才有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在神话故事中菊花还被赋予了吉祥、长寿的含义,便有了中华民族重阳节赏菊和饮菊花酒的习俗。本次科学课堂,我们将从博物院杨令茀的菊花系列藏画鉴赏导入课程,了解菊花的生长环境和不同品种,通过古人的咏菊诗感受菊花“花中隐士”的美好品格。
活动时间:10月23日13:30
活动地点:无锡博物院社教体验区
活动对象:7周岁及以上未成年(额满为止)
参与方式:点击官微阅读原文,进入报名页面
13科普互动剧:《消防总动员》
本剧讲述了小朋友佳佳一人在家时,遇到油锅着火,老旧电器着火等一系列的灾害,最后在消防超人的帮助下,扑灭火源的故事。本剧教导孩子们了解家用电器的使用年限,学习油锅着火的灭火过程,认识消防标识和逃生知识,并了解如何使用灭火器,学习火场逃生技能,提高孩子们的消防意识。
活动时间:10月2日、10月10日、10月16日、10月23日、10月30日
活动地点:无锡博物院科技会堂
活动对象:不限
参与方式:现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