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博馆藏|现代陶寿伯三色梅图轴

时间: 2023年01月01日 浏览次数: 2472

“众芳摇落独喧妍, 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

严冬百花凋零,唯有梅花生机勃勃,傲然挺立在凛冽的寒风中,红的如火,白的似雪,绿的如玉……无锡博物院藏现代陶寿伯《三色梅图》就描绘了这明丽动人的美景。

640.jpg

陶寿伯(1902—1997),名知奋,又名之芬,别署万石楼主,江苏无锡人。自幼诚笃好学,15岁即投苏州刻碑名师唐伯谦门下,研习书法、篆刻、镌碑等技艺。25岁转师艺林宗师赵叔孺,学习篆刻、书画,登其堂奥。46岁又入张大千门下,成为大风堂重要传人。其绘画、书法、篆刻无一不精,并称“三绝”,尤工写梅,被称为“画梅圣手”。

640 (1).jpg

640 (2).jpg

陶寿伯29岁开始画梅,遍习历代画梅名家,研究其技法、韵致和精神。同时取法自然,常游无锡梅园、苏州邓尉等地,涵泳于梅香雪海中。一生画梅两万余幅,腴瘦疏密,尽得其态,干枝花叶,尽得其神。

640 (3).jpg

无锡博物院藏现代陶寿伯《三色梅图》,纵124.5cm,横68cm,左上自题:“生涯凭此一枝笔,写我胸中三色梅。万石楼主陶寿伯写于台北,时年八十有九于元宵也。” 钤印:“陶之芬印”(白文)、“陶寿伯”(朱文),署款引首处:“江南”(白文),左下:“香雪海畔是我家”(朱文),右下:“万石楼”(白文)。图中梅树枝干从左往右取势,用水墨勾写皴擦,重墨点苔,瘦劲古拙、挺拔俊逸;红梅以朱红点写,艳似桃李、灿烂如霞;白梅用淡墨勾勒,冰肌玉骨、不染凡尘;绿梅以浅绿晕染,淡妍疏雅、清丽脱俗。作品笔法苍古,幽韵动人,呈现出梅花奇丽冷艳的姿色,仿佛在寒气中有暗香扑面而来。

640 (4).jpg

640 (5).jpg

©2025 无锡博物院版权所有    @武汉数文科技技术支持 访问总计:4780147 苏ICP备102075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