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八怪、清初四僧,看文人画的多元流变
由明入清,随着商品经济以及市民阶层的兴起,传统文人画亦逐渐走向多元之流变。明代“吴门画派”针对不同受众已有雅俗之分,清中期“扬州画派”不拘古法、标新立异,呈现出通俗化、市民化等特点,及至清末上海开埠,活跃于此的“海上画派”力求入古出新、雅俗共赏,显示了传统文人画顽强的生命力和向世俗化发展的新趋势,为中国画史别开一新面。此类诸家名作周氏伉俪多有珍藏,这也契合周老多元并举、承古开新之鉴藏情怀。
清 郑燮 墨竹图轴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由进士出任山东范县和潍县知县,罢官后在扬州以卖画为生,其是“扬州八怪”中最为人所称道的画家,擅绘兰竹石,尤精墨竹。本作体现了郑氏的典型画风,用墨干淡并施,笔法瘦劲挺拔,布局疏密相间,清瘦雅逸,意趣不凡。
清 李方膺 荷渠图轴
李方膺(1695-1754),字晴江,一字秋池,号虬仲等,“扬州八怪”之一,善松竹梅兰。该作绘于乾隆十八年(1753),为李方膺晚年之作,此类画作迥异于传统文人画的审美趣味,而是通过荷花借以发挥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具有极为入世的艺术观。
清 石涛 紫薇荷花图轴
石涛(1642-1708后),朱明宗室,法名原济,号大涤子、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等,“清初四僧”之一。工于诗文,擅绘山水、兰竹、花草及人物。该作绘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画面中一丛蒲草,几枝新荷,俯仰偃侧于清波之中.各具曼妙之态,而岸边紫薇,低垂花枝,妙趣横生。
清 周之冕 花卉图卷
周之冕,字服卿,号少谷,江苏苏州人,活跃于明嘉靖、万历时期,为“吴门花卉三家”之一。周之冕吸取吴门写意山水笔法,将其转化为花鸟画的造型语言,开创了“勾花点叶派”,影响了明末及清代的花鸟画笔墨风格。本卷所绘多种花卉,每一种花卉所表现的情态、颜色和韵味均有不同之处,各类花卉之间布局疏朗,赋色鲜艳,将鲜花盛开时生机盎然、清雅明快的神韵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