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展手记|指上乾坤——清代翡翠扳指展

时间: 2022年02月02日 浏览次数: 2443

瑞虎迎新、阖家团圆,

无锡博物院新展贺岁!

继玉飞凤后,

一号特展厅迎来新的主角

——清代翡翠扳指。

这件扳指,

翠色浓郁,质地细腻,

是一件难得的佳品。

640.webp.jpg

自清代以来,翡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甚至从传统的软玉文化中分离出来,形成了独树一帜的翡翠文化,直至今日,在物质生活充裕的当下,依然受到无数人的追捧。

用翡翠制成的扳指既是清王朝的落日余晖,也是现代社会多元文化中的闪耀明珠,通过这件小小的扳指所能传达给观众的信息非常的丰富,在经过斟酌考量后,选取了扳指的渊源和翡翠的源流为要点,通过富有层次的展陈设计来让观众更好地接收展览信息。

640 (1).webp.jpg

扳指与弓箭

扳指的前身是“韘”,是辅助拉弓的骑射用具。现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玉制韘是在妇好墓中出土的;到了春秋晚期、战国早期,玉韘的造型开始发生变化,向装饰品演变;汉以后,玉韘的实用性彻底丧失,演变成具有装饰性的玉韘式佩,一直流行到了魏晋南北朝,在后来宋代的复古风潮中,玉韘演变而成的韘形佩被后来的人们称为鸡心佩,以独特的造型流行于世。

实际上,扳指的大规模流行得益于乾隆皇帝的文治武功。清代的扳指来自于满族人的传统狩猎用具,满语叫做“憨得憨”,在功能上和古代的韘异曲同工。乾隆皇帝常以扳指赏赐功臣,加之他自己对扳指这一饰品的喜爱,时人纷纷效仿,扳指便成为了普世流行的重要佩饰。

扳指与弓箭曾经有密切的关系,清代中期以后,扳指虽然成为佩饰,但用于骑射的“武扳指”始终广泛使用着,直至弓箭彻底退出战场。为了强调出扳指与生俱来的功能,展览设计师华辰成取材故宫博物院藏《弘历戎装骑马像》作为展览海报,在展柜、展厅细节处多饰有弓箭的元素,突出扳指的力量与强势。

640.webp (1).jpg

展厅设计图

640.webp (2).jpg

展厅实景

翡翠的源流

“翡翠”这个词语由来已久,从汉赋到唐诗乃至宋代文人笔记中多有记载,而今日所谓的翡翠实际上是缅甸硬玉,根据考证应该是在明代时广泛传入我国,那么早前所谓的“翡翠”是什么呢?这其实是一个尚无定论的问题,但对“翡翠”名称的考究对于我国翡翠的来源又有很重要的意义,因此策展时并不回避问题,而是向观众展示,希望能引起观众的兴趣。

640.webp (3).jpg

《清宫鸟谱》之翠鸟

重点在于光线

抛开扳指和翡翠两个大课题不谈,此次展出的翡翠扳指仅从翡翠种水色泽来看也是极好的,而一号展厅能让观众最直观感受到的,就是它的青翠。有效地展出一件翡翠的难度超出了策展人的预期,策展人有很多想法来充分展示翡翠本身的美感,经过一次次的实践、听取文博专家的意见后,才有了如今的展陈设计。

640.webp (4).jpg

640.webp (5).jpg

©2025 无锡博物院版权所有    @武汉数文科技技术支持 访问总计:4810379 苏ICP备102075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