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微课|青铜文化系列学习——音乐之声(贰)

时间: 2023年06月18日 浏览次数: 1724

礼乐制度

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

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

——《曲礼》

礼乐制度的含义

“礼”划分了人的身份阶层,“乐”是指基于礼的等级制度,运用音乐缓解社会矛盾。这个制度规范了贵族的身份地位,是典章制度的总和,也是人们的行为准则。这句话就是说“礼”要求贵族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要符合自己的身份,贵贱长幼之间也要有明显的差别。而乐就是礼的表现形态,通过乐器使用的规定来具像化礼法。商朝时,“乐”已经成为祭祀时必要的部分。到了周朝,周公为了巩固统治而制礼作乐,从此礼乐制正式定型。

“礼”的严苛渗透在方方面面。比如语言方面:《礼记》中,对不同等级的贵族“去世”时的说法有不同的规定:天子去世曰“崩”;诸侯去世曰“薨”;大夫去世曰“卒”;士去世曰“不禄”;庶人去世曰“死”。再比如生活中有冠礼、朝礼、祭礼、大搜礼、乡饮酒礼、婚礼、丧礼等。

礼乐制度下的编钟

在如此繁复的礼乐制度下,编钟的使用也有着严格的限定。《周礼》规定:周朝的天子在举办宴会或者祭礼祖宗神灵等时,可以使用三架编钟,并摆在三面。诸侯国的国君就要次一等,只能使用两架编钟, 士大夫就又次一等,只能使用一架编钟。

而天子在分封诸候大夫的时候,除了分封土地,赏赐金银外,还需要按照受赏者身份的不同,赏赐不同数目的编钟,以示恩宠。因此,在当时贵族们都以拥有编钟数目多为荣,编钟数目多少和贵族们的地位成正比。对当代的考古工作者而言,随葬乐器与否及随葬乐器数量的多少是衡量先秦时期墓主等级的重要标尺之一。


现代化礼乐与编钟

现如今,乐器已经大众化了,不再受到制度的捆绑与限制。音乐无国界,也不关乎阶层,很多时候还象征着美好。过年时鼓乐喧天,人们除旧布新、迎禧接福、拜神祭祖、祈求丰年。结婚时吹弹歌舞,有些地方仍然延续着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习俗。国庆时,我们还会观看阅兵式,礼炮齐鸣,军旗飞扬、军乐奏响、仪仗队精神抖擞,宣誓这他们的爱国精神。

而编钟如今虽然成为了冷门乐器,也并不意味着它已经被人们遗忘,只要留心关注,大家就会发现它的身影。在央视的一台名为《经典咏流传》的综艺节目上,龚琳娜老师在编钟的伴奏下在演唱了《离骚》,现场效果震撼,千斤编钟奏出的乐曲扣人心弦。

8.jpg

《经典咏流传》

而即使你不会编钟的原理,也有机会可以敲击出美妙的音乐。因为新型的现代化编钟以与钢琴的结合的形态出现了,编钟被设计成与钢琴联动,当你按下不同的钢琴键,对应的钟体就会发出敲击音,这种创新对于传统乐器的发扬与继承有着重大的意义。

图片9.png

——新型钢琴化编钟


参考文献:

彭林《礼乐中国》

杜迺松《青铜礼乐器》

人民日报文创《馆藏国宝》

李山《西周礼乐文明的精神建构》


来源:开放部

©2025 无锡博物院版权所有    @武汉数文科技技术支持 访问总计:4789651 苏ICP备102075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