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松年款关山行旅图(贰)

时间: 2020年07月12日 浏览次数: 1721

本幅作品除了整体构图上带有北宋大山大水式的遗风,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山石皴法,密集的“刮铁皴”似极了李唐的传世名作《万壑松风图》,山石间时疏时密的皴点也明显从范宽画山石的雨点皴中妙化而来。此外,画中一些细节的处理也体现出了相应的时代风格和作者高超的技法。比如对树的描绘,不管是作为重点的双松,还是远在溪对岸的朦朦胧胧的丛树,六七个品种,从树干到枝叶,无不尽其物理,如实描绘。房屋的描绘具体到建筑结构乃至覆瓦,溪水的鱗状波纹一一用细笔勾出,显示出作者高超的写实功力。山路上逶迤前行的主仆数人,则更是本画的点睛之笔。主者都是头戴笠子,骑马缓行,神态怡然,或观景,或相语,或有所思;仆者都是短打装束,或当前引路,或挑担相随,仆者间且有相呼相应,生动而且传神。人马之描绘,无不比例匀称,细节写实,衣纹线条清劲有力。敷彩设色虽极淡雅,但仔细辨别,仍能发现作者在不同人物和物件上区别用色的经意之处。总的来说,该画作高度写实,用笔细致而不板滞,线条清劲,设色细腻,和元明以后画作有着明显的时代区别。而从人物衣着、鞍马到房屋构造等等细节来看,也有着典型的宋代风格。
本画落款位于山石之中,字体极小,如非仔细观察,极易目为无款之作。“松年制”三字为楷体,书法瘦硬劲健,隐含隶意;墨色深入绢素,和周边树干、山石皴线之墨色完全一致,所以可以排除后添款的可能。这种落款方式,也正是宋代山水画落款的典型方式。本画绢素虽年久受损,色亦黯淡,但纤维紧致,显得古意盎然;因久经卷舒而产生的自然的镜面光泽,和常见的明清绢本有着明显的区别。
综合本画的整体风格和对局部细节的分析,该画应该是一件南宋山水画精品,创作技法上明显追步李唐,并受北宋范宽影响。虽然不能最终确立为刘松年真迹,但不管是创作年代还是技法风格都堪称相当。作品本身的高度使它无愧于一件古代绘画艺术珍品。

©2025 无锡博物院版权所有    @武汉数文科技技术支持 访问总计:4791403 苏ICP备102075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