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虎迎春|一起拉开新春的序曲
时隔两年,无锡博物院新春活动终于在大伙儿的期盼下,又整整齐齐地与大家见面啦~~以中国年文化习俗和生肖虎元素相关的新春特别活动,凝聚了无锡博物院对大家的美好祝愿,一起来看看在这个浓郁的春节氛围中留下的精彩瞬间。
吉祥红包树活动
红包是每个中国人在春节最“火热”的期盼,无锡博物院的红包树新春开“挂”,不仅有“财”还有“才”,红包里有充满人生智慧的祝福语,更有独家无锡博物院文创宣传品和诸多惊喜礼品,满足了广大文博爱好者的期待!
年年有利事,这个春节红包福利我们承包啦!你有没有来“惊喜”一把呢?
初一:印福纳吉——雕版印刷体验活动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自古以来,寓意美满的年画总是寄托着人们切实而强烈的企盼。木板年画距今已经一千多年历史,贴年画是中国民间传统的新春习俗之一,印福迎福接虎“福”。
值此新春佳节,无锡博物院特别定制了虎年主题年画雕版,邀请广大市民印福虎、纳吉祥,在大红洒金纸上亲手拓印一幅年画作品。新年新挑战,上墨、覆纸、刷印、起纸、晾干……看似简单,实则需要足够的耐心和细心才能制作出线条清晰、着色均匀的作品,但这不正是传统文化的魅力吗?
初二:虎虎生威——新春剪纸体验活动
千百年来,剪纸艺术以其特有的风格与魅力在民间广泛流传,传承着中华民族的艺术特色和本土精神。过年贴窗花是古老的传统节日习俗,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还为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大年初二来锡博剪窗花迎春,了解春节贴窗花的来历及寓意后,小朋友们一手拿着红红的纸张,一手攥着小剪刀,在“大”朋友们的帮助下,兴致勃勃地剪着自己喜爱的花纹。
一枚枚浸透着浓浓中国年味儿的“小老虎”窗花寄托了他们心中对新一年的美好的憧憬。
初三:福虎兆瑞——羊毛毡挂饰制作体验活动
羊毛毡,作为最古老的纺织艺术之一,不仅拥有悠久的历史,同时也因为其柔软的材质、治愈的触感,近几年来受到了手工界的青睐。看着一团团羊毛在手中毡化,最终形成一个个小物件,这个过程是治愈而欣喜的。
“福虎兆瑞,虎送吉祥”,大年初三,锡博带领大家体验虎宝宝羊毛毡挂饰制作,感受羊毛纤维在指尖的轻柔可塑,在虎宝宝不断毡化成型的过程中,企盼新春吉祥如意!
瞧,大家一戳一扎,脑袋、耳朵、胡子都相继成型啦!虎头虎脑,栩栩如生,高矮胖瘦应有尽有,今年你“虎”了吗?
初四:珠翠流光——簪花制作体验活动
簪子是东方古典的标志,挽簪的女子带着青丝的流光、摇曳的风情,宛如从宫廷壁画上走来,像一幅水墨山水画,让人回味悠长。
美是美,但也要出“虎”劲儿,活动现场准备了齐全的制作工具和材料。在社教老师的指导下按照步骤精心搭配花片与珠玉,这些零碎的材料在学员们的手中被巧妙地缠绕与组合。青丝渐绾,瑶簪流年。谁不喜欢东方古典诗意的美,戴上别致的发簪,成为新春里最独特的“美好”。
初五:非遗的艺术——民间工艺大师表演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历史的见证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大年初五,我们邀请了无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大师来到无锡博物院一楼大厅,现场秀绝技,为广大市民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非遗盛宴。
细腻典雅的精微绣、古朴清雅的留青竹刻、憨态可掬的惠山泥人、栩栩如生的面塑、饱含年味的剪纸、温润如玉的紫砂壶……观众们与非遗项目零距离接触,感受民间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也感谢各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每年的付出,文化传承永远前行。
初六:泥塑雅韵——惠山泥人彩绘活动
作为无锡三大特产之一的惠山泥人,距今已有400年的历史,在2006年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都说惠山泥人是无锡的大“骄傲”,也是无锡人必掌握技能。年年都可以挑战不同造型的惠山泥人彩绘,今年你进步了没有?
无锡博物院社教老师以惠山泥人阿福与年兽的故事导入,用大家熟悉的橡皮泥举例,形象的介绍了粗货与细货的区别,让同学们更深入了解惠山泥人的知识,学习无锡本土的地域文化。
孩子们按照“从上到下,先淡后浓,先白后黑”的上色顺序,开始创作自己喜欢的泥娃娃。小朋友们在家长的帮助下,耐心仔细的画画,创作出了神态可爱,颜色鲜艳的泥人作品,俨然都成为了一个个小艺术家。
虎年大吉,精彩纷呈!“我们的节日”新春特别活动还在进行中!过了元宵,才算过完年!每年都有猜谜大神前来博彩,今年无锡博物院的元宵灯谜即将开启,让灯谜不再迷,等你来挑战!详细活动讯息请关注无锡博物院官方公众号,欢迎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