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王手谕等5件珍宝最后一周展出,金匮遗珍展即将上新

时间: 2025年08月22日 浏览次数: 239

为充分展示无锡博物院馆藏瑰宝,让更多观众深入了解江南文明的绵延脉络与发展轨迹,“金匮遗珍——无锡博物院典藏精品文物展”已设为长期展览,并不定期更换部分展品。

近期,展览将进行首次展品更新。其中,《元朱元璋行书手谕卷》《明唐寅秋林独步图轴》《明张瑞图行草﹤渡扬子江﹥诗轴》《清华喦白芍药图轴》《现代齐白石棕榈枇杷图轴》这五件珍品已进入展出倒计时,还没看过的朋友抓紧时间了!

先卖个关子,要接替的展品咱们下期揭晓~

元 朱元璋 行书手谕卷

国家一级文物

IMG_6880fb.jpg

纸本横幅,计十四行,一百十八字。此手谕书写于元末朱元璋为吴王时期,彼时明王朝尚未建立,文意是告示手下大将徐达,日后再擒获敌寇不必要再押解回来处理,可以直接在军中就地处决。手谕上钤“石渠宝笈”“乾隆御览之宝”“乾清宫鉴藏宝”诸清宫藏印六方,此卷被作为精品入选《石渠宝笈》正编与重编。此手谕书写时纯出于自然,不拘绳墨,仪态生动,别具风神。卷首尚为楷书,随着书写时情绪的波动,渐趋行楷,因此后半段笔墨放纵,颇有气势。整体书风浑厚古朴,雄强豪放,很能表现朱元璋杀伐决断的英雄气概,是稀有的朱元璋传世真迹之一。

明 唐寅 秋林独步图轴

国家一级文物

A41-明唐寅秋林独步图轴fb.jpg

唐寅(1470-1523),初字伯虎,后更子畏,吴县吴趋里(今江苏苏州)人。别字很多,如桃花庵主、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等。唐伯虎的画尤其令人称颂,是吴门画家中的重要人物,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本画构图幽简清旷,用笔也比较有特色,笔墨苍劲,简洁凝练。人物虽小,但刻画精细,神态动作无一不生动自然。未署年款,但从画风可判断是其中晚年的代表作。

明 张瑞图 行草《渡扬子江》诗轴

国家二级文物

明张瑞图渡扬子江轴.png

张瑞图(1570—1641),字无画,号长工、二水、果亭山人、白毫庵主等。福建晋江人。善画山水,尤工书法。山水画学黄公望,苍劲有骨。书法与董其昌、邢侗、米万钟齐名,时称晚明四大家。张瑞图是晚明最富有创造性的书法家之一,其书法个人风格强烈,气势纵横凌厉,给人奇崛之感。

本幅作品行中带草,多取方折用笔,奇姿横生,纵逸老辣,诚如清人梁巘所评:“张二水书,圆处悉作方势,有折无转,于古法为一变。”本幅书唐代丁仙芝诗《渡扬子江》,释文:桂楫中流望,空波两畔明。林开扬子驿,山出润州城。海尽边阴静,江寒朔吹生。更闻枫叶下,淅沥度秋声。款署:“果亭图书”,钤“此子宜置丘壑中”朱文印、“张瑞图印”白文印。鉴藏印:“沈盦墨缘”白文印。

清 华喦 白芍药图轴

国家二级文物

清华喦白芍药图轴.JPG

华喦,字德嵩、秋岳,号白沙道人、新罗山人、离垢居士等,福建人,后寓杭州,扬州画派代表人物之一。 本作为其所作白芍药图,纸本设色,以没骨法绘成,敷色清新淡雅,芍药姿态自然灵动。

作者题:湿风吹雨过蕉林,媆药香翻绿砌深。新试袷衫亭上坐, 竹罏茶韵佐清吟。 钤“空尘诗画”朱文长方印,“华喦”、“秋岳”、“枝隐”白文方印。 左下钤鉴藏印“陶氏瀓怀馆供养”。

现代 齐白石 棕榈枇杷图轴

国家三级文物

现代齐白石棕榈枇杷图轴.jpg

古人有诗:“五月江南碧苍苍,蚕老枇杷黄”。这诗已很有画面感,碧苍苍与枇杷黄相对应,枇杷的黄历历在目。齐白石将真实的枇杷形式化,在似与不似之间寻求自我之境。

齐白石笔下的棕榈树,富于生命力。画笔张扬,伸出画面,正是白石老人通过笔下的生命之美来表现对束缚的突破和对生命的渴望。

齐白石不同于以往文人画的特别之处正在于这种张扬蓬勃的生命活力,而不是文人的孤傲自赏。笔下的花鸟草虫都充满活力和情趣,极易获得观众情感上的共鸣。以质朴的笔墨建立起艺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开启了传统书画的新格局。

©2025 无锡博物院版权所有    @武汉数文科技技术支持 访问总计:4795390 苏ICP备102075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