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学锡博|薄施淡染——清宣统醴陵窑釉下彩绘龙凤纹长颈瓶赏析(叁)

时间: 2023年10月10日 浏览次数: 1875

不拘一格的醴陵釉下五彩

醴陵窑釉下五彩瓷器造型千变万化,纹饰题材丰富繁多,烧制工艺别出心裁。每件釉下五彩瓷器的画面都犹如一幅中国水墨画,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被誉为“东方陶瓷艺术的高峰”。

从“三烧制”到“二烧制”

醴陵釉下五彩瓷通常采用“三烧制”,即先以800度低温烧成素胎,然后进行彩绘,为使画面上的墨线及色料中的有机物和杂质等挥发,再以低温煅烧一次,最后罩透明釉经1200度以上高温烧成。其烧制方法简便,是近代中国陶瓷发展史上一个新成就。

1954年,在吴寿祺的带领下将原“三烧制”工艺简化为“二烧制”。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如今的醴陵瓷有着“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謦”之美誉。

9fb.jpg

清宣统二年醴陵窑素三彩山水纹瓷瓶

从“单色釉”到“五彩釉”

1907年后,醴陵窑的艺人们通过唐代长沙窑的发色原理,摸索研发出了釉下蓝彩、绿彩、墨彩、赭彩等复色彩料,极大地丰富了釉下五彩瓷的艺术表现力,使釉下装饰进入了五彩缤纷的境界。

10fb.jpg

清宣统醴陵窑釉下五彩镂空葡萄纹瓶

从“有”到“无”的线条装饰

醴陵釉下五彩瓷的纹饰之所以与釉面浑然一体,优雅而和谐,这些空白线条是一重要因素。在瓷器上作画时,以墨线勾勒纹饰大致轮廓后,再以分水法填以色彩,由于墨线线料中含有乳香油,勾勒的墨线不仅表现图案的轮廓,同时也具有堵水功能,即使填色的料水高出轮廓许多也不会外流,使色彩平整无痕。而这些墨线又是如何消失的呢?工匠们使用了一种不耐高温的植物颜料,这种颜料经过高温焙烧后会自动炭化脱落,自然呈现空白线条的效果,这是醴陵釉下五彩瓷独有的“没骨法”!

11fb.jpg

“千年瓷都,天下醴陵”,醴陵瓷器在短短的百年间,已在中国陶瓷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釉下五彩”工艺代表着当今中国最高的制瓷水平之一。它从历史深处走来,携带红色血脉,讲述山河岁月的峥嵘与辉煌,为推动中国陶瓷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收藏》杂志2019年第6期

[2] 试析清末醴陵窑釉下五彩瓷瓶器形的分类 沙 伟-文

[3]邓文科.醴陵釉下彩瓷[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84:44.

图片来源:湖南省博物馆及网络


©2025 无锡博物院版权所有    @武汉数文科技技术支持 访问总计:4783296 苏ICP备102075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