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活动早知道
1、我们的节日
元旦特别活动:喜迎门神——元旦彩绘年画体验活动
年画是中国画的一种,始于古代的“门神画”,中国民间艺术之一,亦是常见的民间工艺品之一。在古代,每逢新年人们往往有贴年画的风俗,以此来点缀和增添新年的喜庆气氛。本次活动我们特别印制了无锡博物院专属年画,邀请参加活动的亲子家庭一起探索传统年画的神秘色彩,用彩绘的方式勾勒出那一抹年色。
活动时间:1月1日 13:30
活动地点:无锡博物院一楼大厅
活动对象:亲子家庭(50组)
参与方式:微信报名,敬请关注后续报名微信
春节特别活动:吉祥红包树——新年领祝福红包活动
春节期间,我院为观众准备了挂满红包的智慧树,观众只需要关注无锡博物院微信公众号,便可从树上“摘”下您的专属红包,幸运观众还可以抽到“惊喜”红包,领取无锡博物院文创纪念品。
活动时间:1月25日、26日、27日(初一、初二、初三)9:00—15:00
活动地点:无锡博物院一楼大厅
活动对象:社会公众(每日限100份)
参与方式:现场参与
春节特别活动:印福纳吉——雕版印刷体验活动
活动主题紧扣我国著名传统手工技艺——雕版印刷术,将牡丹、福鼠等如意吉祥的花纹反刻在木板上,再用油墨翻印在喜庆的红色春联纸上,操作比较简单,寓意吉祥美好,节日里在丰富观众的参观内容的同时,也让观众体验雕版印刷术这一传统技艺。
活动时间:1月25日(初一) 13:30
活动地点:无锡博物院一楼大厅
活动对象:亲子家庭(50组)
参与方式:现场报名
春节特别活动:福禄寿喜——新春剪纸体验活动
剪纸艺术源远流长,绵延千百年至今不衰,是我国民间新年祈福的保留节目,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值此新春佳节之际,我院特邀请非遗大师冯钻荪来到活动现场讲述剪纸文化传授剪纸技巧,与一个个亲子家庭一起在红纸上创作鼠年新画面。想和家人一起亲手剪出一幅属于自己的“鼠年吉祥”吗?大年初二,我们在无锡博物院不见不散!
活动时间:1月26日 13:30(初二)
活动地点:无锡博物院一楼大厅
活动对象:亲子家庭(50组)
参与方式:微信报名,敬请关注后续报名微信
春节特别活动:鼠兆丰年——羊毛毡挂饰制作体验活动
“鼠年佳节好运到,送你福鼠乐逍遥。”转眼又是新的一年。新春佳节,亲自动手用羊毛加上一点点创意,戳一个小福鼠挂饰,让圆滚滚的小福鼠带给自己好运,祝福自己“鼠年大吉、柿柿如意”!
活动时间:1月27日 (初三)13:30
活动地点:无锡博物院一楼大厅
活动对象:亲子家庭(30组)
参与方式:微信报名,敬请关注后续报名微信
春节特别活动:字由裱意——拓印装裱体验活动
活字印刷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明代时期无锡的铜活字印版享誉世界。装裱又是中国的传统技艺,俗话说,三分画七分裱,可见装裱的重要性。本次活动以活字印刷术和书画装裱为主要体验内容,前来参加的小伙伴们可以亲手体验印制、裁剪和装裱等小环节,在新春佳节与我们共同感受传统技艺的魅力。
活动时间:1月28日(初四) 13:30
活动地点:无锡博物院一楼大厅
活动对象:亲子家庭(30组)
参与方式:微信报名,敬请关注后续报名微信
春节特别活动:非遗的艺术—民间工艺大师表演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活动邀请无锡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最具代表的民间工艺大师齐聚一堂,让观众与精微绣、泥塑、竹刻、剪纸等“非遗”项目零距离接触,在艺术盛宴中感受及民间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活动时间:1月29日(初五)全天
活动地点:无锡博物院一楼大厅
活动对象:社会公众
参与方式:现场参与
春节特别活动:科普剧互动剧——苹果的奇妙旅行
科普互动剧场春节加演!通过观看一颗苹果进入人体消化系统的过程,了解牙齿、食道、胃和肠道在消化系统中起到的作用,让小朋友认识人体消化系统的整个过程,学会日常生活保健。
活动时间:1月30日(初六) 14:00
活动地点:无锡博物院东负一楼科技会堂
活动对象:不限
参与方式:现场参与
2、三大课堂
文博课堂:言念君子 温其如玉——玉文化系列学习
作为礼器使用是早期玉器一个十分重要的用途,许多为人熟悉的远古玉器几乎都是作为礼器使用。礼玉流行时间很长,从新石器时代到先秦时期多有使用,十分能够反映一个时期的先民的世界观。课程从最为典型的六件礼玉作为切入点,向学生介绍其性质和象征意义。
活动时间:1月11日13:30
活动对象:10周岁及以上未成年人(限20名)
活动地点:无锡博物院一楼社教体验区
参与方式:微信报名,敬请关注后续报名微信
艺术课堂:布里行间 穿梭千年――织布体验活动
配合《指尖经纬》展览的展出,通过讲解和导析,让学生欣赏和了解壮锦、西双版纳锦、苗锦、西兰卡普、毛南锦、瑶锦、侗锦、黎锦,了解文化相互影响下,织锦在纹样、色彩的体现,以及独具地方特色的织锦技艺、纹饰图案象征意义等。青少年学生通过简易的纺织机来体会织布的技艺,布的经纬和图案的排布,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拓展个人思维。
活动时间:1月18日下午13:30
活动对象:10周岁及以上未成年人(限20人)
活动地点:无锡博物院一楼社教体验区
参与方式:微信报名,敬请关注后续报名微信
科学课堂:纸张实验室
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虽然如今的造纸术有着突飞猛进的发展,但中国二千多年前的古法造纸术并没有随日月年轮的转动而消失,依然在民间流传着。本期科学课堂以“体验古法造纸术”为主题,让学生亲历古法造纸的基本过程,了解纸的产生、来源及其衍生工艺,利用纸浆与干花制作草花纸,并利用废旧报纸制作纸塑作品,培养学生们的环保意识。
活动时间:2020年1月19日 全天
活动地点:无锡博物院负一楼科技会堂,一楼社教体验区
活动对象:7周岁以上未成年人(20名)
参与方式:微信报名,敬请关注后续报名微信
3、雏鹰小队
雏鹰小队延续历年课程的基础上,加入AR系列课程,结合互联网 元素,以无锡博物院馆藏文物:蟠桃会、吴王僚剑、苔痕树影图、青玉人鹿图为主题进行授课,丰富的AR互动体验使得课程更为生动有趣,提升青少年学生对博物院系列课程的体验感和获得感。
课程安排
课程一:AR课程《蟠桃会》
课程简介:巧手为泥,一抔土,一双手,塑就泥人传奇。地处中国大运河之畔的无锡惠山泥人,相传已有400年的历史。而《蟠桃会》又是泥人中的精品,提到蟠桃会,是不是想到了孙悟空大闹天宫的场景呢?那是谁制作了它?又是为什么它留在了无锡?这些问题我们会在活动中一一为大家解答。本课程我们将用“互联网+”的形式来认识和了解《蟠桃会》这件传奇文物,让青少年学生了解蟠桃会背后的非遗文化,不仅要做非遗文化的见证者,更要做非遗文化的传播者。
课程二:AR课程《吴王僚剑》
课程简介:春秋吴王僚剑是无锡博物院的镇院之宝之一。吴王僚在位时间短暂,留下的文物不多,有铭文的更是凤毛麟角,故而无锡博物院所藏的这把吴王僚错金铭文剑对于人们研究吴国历史与吴国青铜剑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次课程将结合AR技术,将一些较难理解的文物知识与未展出的藏品借助画面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寓教于乐,让学生能够在一节课中掌握此把青铜剑的具体信息与剑的历史文化,教导学生一定要热爱和平让正义之剑永不没落。
课程三:AR课程《苔痕树影图》
课程简介:以元代著名画家倪瓒《苔痕树影图》为主题,从倪瓒所处的时代背景、倪瓒的性格、艺术追求到绘画技法等多个角度为学生介绍倪瓒的艺术特征,以基础临摹带领学生了解倪瓒的笔墨特征,从而领会中国画的艺术魅力
课程四:AR课程《青玉人鹿图》
课程简介:课程首先以唐代社会流行的道家思想为切入点,通过对青玉人鹿图佩饰上的人物与动物纹饰的分析来介绍“高士”形象的流行的原因;然后引出玉所代表的美德,玉被认为有五种美德,实际上这些美德并不是特别直观的,需要对玉德物理特性进行剖析结合举例进行延伸,帮助大家了解玉与德之间微妙的联系。
课程五:活字墨谱
课程简介:印刷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是人类史上的创举,而铜活字印刷术又以无锡人最为擅长,明代时期的铜活字印刷在富庶的无锡得到发展且享誉世界,直至近日,无锡依然是我国著名的印刷之乡。本课程通过拓印诗句,深入了解无锡历史文化,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课程六:“塑”说无锡
课程简介:惠山泥人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名副其实的无锡传统文化的象征,更是中国传统手工艺的杰出代表。本次活动基于对传承传统文化历史、开发地域文化艺术、弘扬优秀民间艺术的责任感,依托院内常设展览《泥塑雅韵——惠山泥人》,向大家介绍泥塑的渊源、惠山泥人的原料、彩绘特征和制作流程等等,让更多的青少年了解泥人艺术创作,真正理解传统文化精髓。
课程表:
活动地点:无锡博物院一楼大厅社教体验中心
活动对象:详细按课程年龄要求(每节课限20名)
报名方式:微信报名,敬请关注后续报名微信
4、科普互动剧:小鱼找新家
从小鱼找新家的过程中,了解水土流失的概念,学习环境保护的知识,了解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希望小朋友能从自身做起,成为一个环保小卫士。
活动时间:1月4日、11日18日 14:00
活动地点:无锡博物院科技会堂
活动对象:不限
参与方式:现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