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微课|戗金漆艺:刀锋中的金色传奇

时间: 2025年08月03日 浏览次数: 14

6401.jpg180Px.png

当博物馆的灯光掠过漆盒,漆黑如墨的漆面上,金色云纹突然有了呼吸——那些用刀刻出的纹路里,金粉仿佛仍在缓缓流动,像把整个星空的光芒都锁进了木头与漆的肌理里。这就是戗金漆画,一门以漆为纸、以刀为笔、以金为墨的古老技艺。它在时光里沉淀了千年,却依然能让每个初见者读懂东方美学里“藏”与“露”的终极智慧。

FC57C4775E91E7B0C0BA384998D9A0ED.jpg

元 葵形多格漆奁 无锡博物院藏

从宫廷秘玩到市井雅物

戗金工艺技法的前身应该是战国时期的锥画技法。

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针划花纹的漆器,在湖北荆州楚墓出土的“漆木彩绘凤鸟莲花盖豆”上,考古学家发现了最早的戗金雏形——用锐器在漆面刻划后填彩的装饰手法。这种工艺在汉代发展为“锥画”,不过与现在戗金工艺不同的是当时的漆器刻划的纹路里面填充的是朱漆。

2.png

战国 漆木彩绘凤鸟莲花盖豆 荆州博物馆藏

西汉时期出土的用类似工艺技法的漆器已有多件,并且线条流畅、连贯、纤细,由此可见当时的刻划技法已十分成熟了。

3.jpg

西汉 锥画斑豹纹漆长方盒 湖北省博物馆藏

三国到隋唐,锥划填金银的工艺继续发展,唐玄宗所撰写的《唐六典》中首次出现“戗金”一词,但是可惜目前未能有一件保留到今天。

到了两宋时期,社会繁荣,我国的艺术领域达到了第一个高峰。定都杭州的南宋官办漆器作坊创造性地将金箔捶打成粉,与生漆调和后填入刻痕。浙江瑞安慧光塔出土的“檀木经函”上,缠枝纹的金线在黑色漆地上如星河流动,标志着戗金技术完全成熟。

4.jpg5.jpg

宋 慧光塔描金经函

元代戗金工艺技术继续发展,江南地区经济高度繁荣,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条件,元代嘉兴成为漆器生产的中心和重要的出产地,其戗金工艺较前代更上一层楼,不过国内现存的戗金漆器实物确实稀少,大多流向日本,戗金工艺在日本、琉球等地被称为“沈金”。

明清两朝,我国的漆器艺术发展形成了空前的高潮。永乐年间制作的“戗金云龙纹朱漆盒”运用“深戗”技法,金线深度达0.3毫米,龙鳞在光线变化中会产生立体浮雕的错觉。清代造办处更创新出“戗彩金”(在刻痕中交替填入金、银、彩漆),北京故宫太和殿的“龙纹宝座”便是这种工艺的登峰造极之作。

6.jpg

明 描金彩漆山水人物图长方盘 上海博物馆藏

7.jpg

清中期 戗金彩漆花鸟纹方盒

七十二道工序里的指尖修行

戗金漆画的珍贵,从不在金粉的多少,而在那些看不见的工序里。老匠人说:“做戗金,其实是在跟时间较劲。”

第一步,是“养漆”。

天然大漆从漆树割下时是乳白色,遇氧后慢慢变黑,要成为能“承载”金纹的漆料,需经三个月的“修炼”:用细麻布反复过滤去杂质,在阳光下搅拌让水分蒸发,加入桐油调节韧性。夏天怕暴晒,冬天怕低温,匠人们得像照顾孩子一样盯着漆料的变化,直到它变成“黑如镜、亮如釉、硬如瓷”的状态——这是与自然对话的过程,急不得。

8.jpg

漆树

第二步,是“叠漆”。

一件器物要刷上至少十层漆,每一层都要在25℃、80%湿度的“荫房”里阴干七天。阴干后的漆面要用细砂纸打磨,直到摸上去像婴儿的皮肤一样光滑,才能刷下一层。最考验心性的是最后三层“面漆”,要用丝绵蘸漆轻轻拍上去,不能有一丝气泡。有匠人笑说:“叠漆就像给器物盖房子,地基打不牢,后面刻刀一使劲就塌了。”

9.png

第三步,是“刻金”。

这是戗金的灵魂,分“戗”与“填”两步。“戗”即雕刻,匠人手里的刻刀有十几种,最细的刀刃仅0.1毫米。刻时手腕要稳,力道要匀:刻直线要像拉弓,刻曲线要如流水,刻花瓣的弧度时,刀刃要微微转动,像毛笔的“转锋”。故宫修复师曾复原过一件清代戗金漆屏,屏上的龙鳞用“点刻法”,每片鳞甲都是三刀刻成,深浅一致如机器打印,实则全凭指尖感觉。

10fb.jpg

第四步,“填”则是让金粉“住进”刻痕。

用棉絮蘸着金粉(或金箔碾成的碎屑)轻轻擦拭刻痕,金粉会顺着纹路嵌入,与漆层牢牢咬合。这一步要“轻如拂尘”,力道重了金粉会溢出,轻了又填不满。老匠人说:“填金就像给土地播撒种子,要让每一粒金都落在该去的地方。”

11fb.jpg12.jpg

一道工序出错,前功尽弃。就像古人说的“一器成,耗三月,败一瞬”,这背后是对“极致”的追求。

戗金漆器从来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是活着的文化基因。它告诉我们:真正的奢华,是经得起岁月打磨的耐心;真正的浪漫,是让传统在当下依然能触动人心。当你下次遇见一件戗金器物,不妨轻轻触摸那漆与金的肌理——那里藏着千年的匠心,也藏着东方美学里最温柔的坚持。


(图源网络,权侵删)

参考文献:

[1]刘显波、张迎.戗金漆艺技法浅识[J],《大众文艺》,2018年第21期,第68页;

[2]沈福文.中国漆艺美术史[M]. 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2;

[3]李博文.戗金技法发展研究[D].武汉:湖北美术学院硕士论文,2021;

[4]陈丽华.戗金漆工艺源流[J].收藏家,2002(12):2-6。

©2025 无锡博物院版权所有    @武汉数文科技技术支持 访问总计:4804947 苏ICP备102075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