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片段——对话“吴地青铜精华管窥”
时间: 2025年10月16日 浏览次数:155
《易经 系辞》里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我国自古以来就有藏礼于器、以器承礼的传统。先秦时期,铜是重要的战略资源,不论是祭祀还是军事都需要铜,青铜器在古代典籍中也常被叫作吉金。
“吉金片羽——吴地青铜精华管窥”展围绕祀与戎,选择了四件展品,分别是镇江出土也是镇江博物馆借展的春秋带盖提梁青铜盉、无锡博物院著名宝剑:吴王僚剑以及院藏的两件精品青铜剑,春秋菱格纹剑和战国带铭铜剑。
春秋 带盖提梁青铜盉 镇江博物馆藏
春秋 吴王僚剑 无锡博物院藏
春秋 菱格纹青铜剑 无锡博物院藏
战国 带铭青铜剑 无锡博物院藏
青铜盉诞生之初是件酒器,商朝时饮酒之风盛行,盉是用来温酒、调和酒的浓度的一件酒器,到了周朝,周人强烈反对酗酒,体现在青铜器上就是饮食器器型比起前代丰富了很多,酒器数量立减,此时青铜盉的功能也变了,成为一件盥器。
展览中展示的这件盉出土于一个春秋晚期的吴国贵族墓中,和这件盉一同出土的还有盘、匜这些同样是盥器的青铜器,随葬品中的青铜器往往是成组出现的,显然这件青铜盉也是盥器。这样的组合是周代进行沃盥之礼的经典搭配,看似普普通通洗个手,在当时是在重要的祭祀、宴会中不必可少的一套礼仪,用来表达对神灵、对宾客的尊敬。
晋文公复国图(局部)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吴王僚剑是无锡博物院珍贵藏品,很多观众都不陌生。司马迁为刺客开篇立传,因为《刺客列传》里,无论是刺客还是被刺杀的人,都是义勇豪情,值得一书。其中“专诸刺王僚”的故事,短短的篇幅中可以看出春秋之际,处在巨大的变革中的吴国,政局是多么波云诡谲。
除了吴王僚剑外,展览又展出两柄青铜剑,其中一柄剑身有菱格暗纹,使用的是金属膏剂涂层的工艺,著名的越王勾践剑剑身也有精致的菱格纹。这种工艺被认为是后来鎏金工艺的鼻祖,鎏金这门技艺源远流长,直至今天仍在使用。
越王勾践剑 湖北省博物馆藏
本次展览中还有一柄复合剑,工艺更为精湛。作为近战的武器,剑不能太短又不能太重,剑刃要锋利剑身要强韧,所以,剑身的不同部位使用的合金比例不同,复合剑的剑脊、剑从分开铸造,留下榫口,然后再铸成一体,经过两千多年的岁月,复合剑的锈色往往差异很大,剑刃处合金中锡比例更高,锈色更淡。
复合剑横截面示意图
青铜文化深邃而神秘,难以在文章中详尽介绍,更多细节还请观众亲临展厅参观!
展览安排:
展览时间:2025年10月1日-12月1日
展览地点:无锡博物院一号展厅
门票:免票免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