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送福:清乾隆青花暗八仙纹碗
清乾隆青花暗八仙纹碗
口径20厘米,底径10.8厘米,高5.3厘米
无锡博物院藏
无锡博物院藏清乾隆青花暗八仙纹碗是典型官窑样式之一。敞口、浅腹折腰,呈上阔下收两层,圈足。有人称之为折沿盘,但它的高度略高于盘,清档案中记载为“撇碗”。此碗胎质细腻洁白,釉色洁净莹润,青花发色淡雅。器身各区纹饰以青花双弦纹相隔,层次分明,疏密有致。碗心绘月华纹,四周以四组首尾相勾连的桃实、花卉环形围绕。碗内壁环绘暗八仙纹,碗外壁绘石竹花、莲花、鬼脸花、蝴蝶兰,花枝缠绕相连延至足墙,近底部绘一周如意云头纹。绘工精细规整,色彩幽静典雅。底足以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6字3行篆书款。
瓷上八仙
清乾隆款青花八仙过海图葫芦瓶
故宫博物院藏
八仙纹作为传统的吉祥纹样使用甚广,有“八仙祝寿”、“八仙醉酒”、“八仙过海”等题材,在各类器物、雕塑、织物上均有装饰。八仙是中国广为流传的道教神仙,他们惩恶扬善、扶贫济困,成为民间广受欢迎的仙人群体。八仙之名在明以前说法不一,明以后定为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瓷器上的八仙图案始见于元代浙江龙泉窑,入明后一度中断,至明早、中期由景德镇窑恢复生产,嘉靖、万历出现生产高峰,清康熙朝亦很盛行,并开始流行暗八仙纹。
暗八仙纹
暗八仙纹是由八仙纹派生而来,是以道教八仙的法器代表各位神仙,而不出现人物。
扇子——汉钟离
宝剑——吕洞宾
葫芦、拐杖——铁拐李
阴阳板——曹国舅
花篮——蓝采和
渔鼓(或道情筒或拂尘)——张果老
笛子——韩湘子
荷花或笊篱——何仙姑
暗八仙纹从清康熙始盛,并流行于整个清代。瓷器上绘制暗八仙纹样,除了有青花还有斗彩,青花典雅,斗彩华丽,各有特点。
清乾隆斗彩暗八仙纹碗
常熟博物馆藏
吉祥纹饰表达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起源甚早,从远古陶器上的图腾符号就能看到它的影子,到商周时期开始形成,唐宋时期得到发展,明清时期到达鼎盛,尤其是清代,器物上的纹饰几乎“图必有意、意必吉祥”。
瓷器上以暗八仙纹作装饰,隐喻遇到困难时能借助众仙的法宝和神通驱邪禳灾,顺利渡过之意。值此新春佳节之际,让我们一同欣赏这件佳器,收获它送来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