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微课|“钱”路漫漫•古币归制
中国古代货币制度,与其它国家差异很大,往往金属、珠玉、布帛、纸币都能行使货币职能,只不过在不同朝代、不同地区各有侧重。本期文博课堂结合秦朝金饼及院藏文物“秦半两”,为大家阐述秦朝“上币黄金、下币铜钱”的货币体系,探究统一货币对于秦朝统一天下的意义。这背后究竟隐藏着统治者怎样的的政治思想和手段?
秦半两:中国货币发展史的里程碑
自远古时期至诸侯割据称雄的六国,社会形态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民族关系等方面都展现出了独特性和复杂性,这点也直接反映在了货币制度上。关于先秦货币,我们大致可分为三类:物品货币、金属称量货币、金属铸币。
(一)物品货币
起源于物物交换时代,使用的是具有普遍认可价值的物品。比如靠海渔猎民族以「龟贝」为币,坚硬耐磨且便于计数;草原游牧民族以「兽皮」和「牲畜」为币,易保存还具有实用性。但显然,两者皆存在地域限制。随着经济发展,上流社会开始「珠玉」为币,价值高,可满足大额交易,但易损坏,因此更多作为储蓄手段。除此之外,「布帛」、「谷物」等等也经常被赋予货币职能。
贝币
原始社会兽皮、牲畜物物交换
(二)金属称量货币
指的是通过成色鉴定和称衡重量以定价额的币种,例如古时的「金银锭」、「金银锞」、「铜块」等。它的出现打破了地域局限性,并且价值稳定。但各国的形状和重量单位不一,有的用锰,有的用斤,而且交易时需要频繁地鉴定和称重,因此在使用上相对不便。
金锭
(三)金属铸币
指的是通过面值确定价值的币种。包括仿早期天然贝币的「铜贝」,从农具演变而来的「刀币」、「布币」等。就拿刀币来说,燕国使用「尖首刀」,齐国使用「四字刀」,赵国又使用「白人刀」,错综复杂的类型结构限制了大范围的流通。
纵观以上币种,各有优弊,通常只在一定范围和场合中适用。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统一六国,以秦国通行的“半两型钱”作为标准,对六国割据而遗留下的紊乱的货币制度进行了有效改革。因此,「秦半两」的出现可谓是“中国货币发展史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范围之广西至河西走廊,东达江苏,北到内蒙古,南抵广州,流通之久直至清末民初。
秦半两•无锡博物院藏
货币标准化:统一货币的关键所在
(一)形制标准化
首先是确定了圆形方孔的样式,其上“半两”二字由秦国李斯题写,表示每枚重量约8克。文字从古朴笨拙的大篆统一改为秀丽方折的小篆。
战国大篆——小篆
金文——小篆
其次是铸造工艺普遍采用「铜范」。最初的铸造技术是使用「石范」,由于石料不易加工且不耐高温,容易损坏,因此制陶业的兴起后,很快就改用「陶范」。但泥范材料透气性差,导致成品表面粗糙不光滑,摩擦力较大导致拆卸困难,增加了工作难度和制作周期。而铜范由青铜制成,表面光滑平整,使用时在表面需涂上涂料,既可减少铸钱时的冷却时间,又可减轻高温的金属熔液对铜范的损伤,以延长使用寿命。因此,用铜范制作秦半两,大小轻重相对稳定,也更适合标准化批量生产。
统一形制是第一步,重中之重在于将货币铸造权、发行权、流通权收归中央。《史记•平准书》记载:“及至秦,中一国之币为二等,黄金以溢名,为上币;铜钱识曰半两,重如其文,为下币;而珠、玉、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
根据法令,秦始皇的改革措施分为两部分:
一是废除原六国原有的布、刀等币种。规定法定货币主为:黄金和铜钱。黄金为上币,用于大额交易和储备;铜钱为下币,广泛流通于市场,即“上币黄金、下币铜钱”政策。
二是珠、玉、贝之属不再具有货币职能。
此后,只有国家才能铸造货币,并严格禁止私人铸币。对于私自铸币者,秦律规定了严厉的惩罚措施。据史料记载:秦始皇十年,有人伪造半两钱,并用之贿赂官员。这一行为严重违反了法规,秦始皇得知后大怒,采取了极端的惩罚措施。他不仅下令将伪钱熔化,还用熔化后的铜水烹煮犯人及其家属。用极为残酷手段,展示决心和至高无上权力。
陕西兴平县寨里大队出土凹面饼
秦半两•无锡博物院藏
统一货币:建立封建王朝的必要手段
政策实施后,最表象的好处便是促进了经济发展。战国时期,七雄割据,货币复杂多样,流通十分烦琐。统一货币有助于消除了各国之间的贸易障碍,顺畅的商品流通推动了经济的繁荣,同时也促进了各地之间的文化交流。
然而,最根本的意义在于加强了中央集权。收归货币铸造权、发行权、流通权于中央,以此掌握地方割据的经济命脉,防止地方残余势力破坏,从而维护皇权稳定。
不可否认的是,秦始皇统一货币的成功经验,也为后世货币制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例如汉高祖刘邦推行的「五铢钱」制度,以及唐玄宗时期的「开元通宝」,皆有秦朝制度的思想渗透。
唐开元通宝铜钱•无锡博物院藏
酌古参今可知,上至朝堂君主,下至田野黎民,凡是手中握权之人的大小决策,都是利弊并存的。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春秋战国时期,货币形制各异、换算困难已经严重阻碍了社会发展。因此,统一货币是必然趋势。但由于时代条件的局限性和秦始皇个人决策权过大等原因,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不合理。比如强制推行新币,导致底层百姓原有财富贬值甚至损失,会加剧民众的反抗情绪和社会的不平等。而同时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又与之相矛盾。因此,当我们深入分析秦始皇统一货币政策后,辩证看待才是睿智之举。
参考文献:
《秦半两钱初探》赵乾坤
《论秦始皇统一货币》朱活
《试论秦汉的黄金货币》李祖德
《秦统一货币的形制及其历史意义》肖茂盛 杨明
《战国秦汉金饼货币类型考略》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古币三谈——谈我国先秦货币的龟贝、珠玉、金银》朱活
《古代钱币之:秦半两与战国秦半两差异,揭秘!》话谈钱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