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鎏金云纹银发插

时间: 2017年03月03日 浏览次数: 2968

近几年热播的《那年花开月正圆》、《甄嬛传》等清装剧中,一些精美的点翠头饰让人惊艳,而无锡博物院的藏品中,也有这样华丽丽的存在。

鎏金云纹银发插,也称翠云钿儿,1977年无锡市江溪公社陶店桥明代华复诚夫妇墓出土。

这件发插虽历经时代变迁,鎏金已基本脱落,银也氧化变黑,但在花朵上依然可见星星点点的蓝色,十分鲜亮,这正是因为所谓“点翠”。

点翠又称铺翠,是在金、银、铜、纸或鎏金金属质底板表面装饰翠羽的一种传统的金银首饰制作工艺,是传统的金属工艺和羽毛工艺的完美结合,是首饰制作中的一个辅助工种,起着点缀美化金银首饰的作用。以翠羽为饰由来已久,魏晋南北朝的文献就有“剪红铺翠”的记载,唐宋诗文中也有反映,可谓“手持凤尾扇,头戴翠羽笄”、“只有余香留得住,满地花钿翠羽”,明清是点翠工艺发展的高峰。用作点翠的羽毛通常取自翠鸟脊背部位,一只翠鸟一般只能采用二十八根好翠羽,制作时需将翠鸟的毛羽细细平铺,均匀粘贴在金银器上,工艺要求平整服帖,不露底,精工巧做且费时,故价格昂贵,难以保存。

点翠美则美矣,但因需取翠鸟羽毛,失之残忍,后来逐渐被其他工艺取代。如今传统首饰复兴,一般使用其他材料制作的仿翠羽替代,真正的点翠已成绝响。

qwe.jpg

明鎏金云纹银发插


©2025 无锡博物院版权所有    @武汉数文科技技术支持 访问总计:4779154 苏ICP备102075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