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是“刘罗锅”,更是“浓墨宰相”——清 刘墉《诗文册》

时间: 2024年10月06日 浏览次数: 2769

民间一提起“刘罗锅”,举世皆知刘墉是位宰相,其实他也是一位著名书法家。刘墉(1719-1804),字崇如,号石庵,另有青原、香岩、东武、穆庵、溟华、日观峰道人等字号,山东诸城人。清乾隆十六年(1751)进士,历官乾、嘉二朝,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卒赠太子太保,谥文清。

fb81351b8204257388ea2a7b3adec18e_640_wx_fmt=png&from=appms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jpg

刘墉通经博史,其书法初从赵孟頫入,中年后自成一家,以善书与翁方纲齐名。刘墉的书法特点用墨饱满,墨浓字肥,浑厚端庄,雄厚劲遒,与翁方纲、成亲王永瑆、铁保并称“乾隆四大家”,时人有“浓墨宰相”之美誉。

1.jpg2.png3.jpg4.jpg

无锡博物院藏刘墉《诗文册》为纸本,共十开,每开纵20厘米,横25厘米。本诗文册书于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刘墉时年七十一岁,书法创作已熟练融合各家所长,运行自如,自成一格,渐入“筋摇脉聚”的阶段。该册中三开为楷书节录《晋书•羊祜列传》、一开抄录元代杨载《太古雪为杨友直赋》,余下六开为刘墉行书节录禅宗史籍《五灯会元》。此书笔厚貌丰,骨力内蕴,墨色浓重浑厚,线条粗细相宜,结字互为递映,风格丰润中又具节奏感。而楷书又朴实沉厚,结体圆整,有魏、晋人遗韵。从此册不难看出刘墉晚年逐步吸取了北碑的某些特点,反映了其晚年书法创作的艺术风格。

©2025 无锡博物院版权所有    @武汉数文科技技术支持 访问总计:4781558 苏ICP备10207535号